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2000007332673B/2025-00299 分类:
发布机构: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5-10-11
名称: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315号提案答复的函
文号: 中山科函〔2025〕185号 发布日期: 2025-10-11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31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5-10-11  浏览次数:-

中山科函〔2025〕185号

邱文龙、汪洋、余国峰、董菁菁、朱志强、冯靖琪、王旗、唐伶委员:

  《关于对接广深港澳等地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议》(提案第134315号)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综合市财政局、人社局、国资委、市场监管局、投促局、翠亨新区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同意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

  提案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紧密结合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岸重要节点,立足“制造业强市”的战略定位,精准指出我市科技成果转化现存短板。为我市对接广深港澳高校科研资源、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市科技局及相关会办单位予以积极采纳并融入到部门职能工作中。

  二、关于“搭建“中山—广深港澳”一体化协同平台,破除信息壁垒”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坚持高位统筹谋划。根据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发布《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将对接港澳创新资源、深化产业协同纳入整体发展框架,着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形成“空间保障+临床转化+政策支持+金融赋能”的全链条工作体系。印发《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创新一体化”行动方案》,全面推动深中两地平台联动、研发攻关、金融纽带、人才共育等多方面合作。

  (二)推动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广深澳等地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大力支持重大科研创新平台建设。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顺利揭牌,加速港理工的科研成果在中山转移转化。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已与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并获批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进一步加速原创新药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地。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与深圳光源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就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氦资源、量子科学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为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深圳)、重离子加速器(惠州)等大科学装置提供先进低温技术和装备支撑。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工作站,推动与香港都会大学共建联合科创中心、双方联合开展的研究生培养项目正式启动招生。

  三、关于“深化人才引育,夯实技术承接基础”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市人社局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参与科技成果研发和转化活动。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科研人员参与离岗创办企业、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的,经所在高校批准,按要求与单位就岗位管理、工资待遇、成果转化等事项协商一致后实施。

  (二)加强科技人才支持力度。市财政局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支撑引领作用。2025年市级财政共安排1.06亿元用于科技人才补贴,进一步优化我市科技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有效稳定科技人才队伍,推动其扎根中山潜心攻关,为我市科技创新工作注入强劲动能。

  (三)深化粤港澳人才交流。翠亨新区依托澳中青年创新创业园日常管理、考勤考核等制度,创办“澳中·创客π”系列活动等创业孵化服务品牌,制定“港澳青创12条”实施细则,进一步优化港澳人才引进与服务体系。2024年,出台《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赋能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修订出台《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创业扶持资金评审办法》等8份政策和政策执行性文件,重点支持海内外留学人才创业项目。

  (四)推动技术经理人培育工作。一是建立技术经理人培育机制,打造“初级—中级—高级”三级培训体系,累计开展培训超10场,覆盖学员超500人次。二是特邀国家级专家进行授课,课程紧扣《国家技术转移专业人员能力等级培训大纲》内容,涵盖专利撰写、商业计划书、技术评估等专业核心领域。三是搭建跨区域合作平台,联动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等机构,协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多方资源,共同服务企业技术转移需求。四是积极开展技术转移人才职称评定,不断开辟人才晋升渠道,鼓励技术人才积极参与科技成果运营及服务工作,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运营服务。

  四、关于“完善全链条服务平台,强化功能支撑”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健全政策服务体系。市科技局、市发改局联合印发《中山市关于加快中试平台体系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健全中试平台架构,优化中试发展生态。积极推动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国检科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星昊药业等重点单位争创省级中试平台。推动落实国家、省关于科技成果产权改革、赋权改革等措施,积极推广科技成果“先用后转”新模式,引导各科研机构积极提供可实施“先用后转”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二)推动产业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一是持续推动科技产业交流对接。连续两年举办深中创新资源对接会,推动搭建两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常态化交流与合作平台,近400名深中两地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代表参会,发布中山企业技术需求超300项,超30项深中合作项目集中签约。2024年底,中山科技局组织中山展团首次亮相深圳高交会,超20家科研机构及科创企业的50项成果参展。二是借力深圳及港澳创新赋能中山产业发展。以“揭榜挂帅”等机制对接深中科技合作9项,今年以来推动迈雷特、金鼎光学等企业与深圳科研机构合作并申报省科技项目5项。联合光电、东菱威力等企业与深圳创新设计院达成项目研发合作。明阳集团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新型储能项目合作正在积极推进中。深中技术合同交易额近1.5亿元。推动元一科技与香港理工大学开展联合科研攻关,获得香港特区政府资助900万元;通宇通讯、德华芯片、完美分别与香港城市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合作获批广东省粤港澳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省扶持经费300万元。

  (三)推动产学研协同转化。火炬高新区积极联动广深港澳,推动艾一生命科技(广东)有限公司与澳门科技大学共建粤港澳再生医学技术转化平台,合作研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产品。检科院大湾区院与南粤天然药物有限公司、中国联合中药材(澳门)交易所拟共建南粤中医药大健康全产业服务平台,包括搭建全产业源头直购、湾区前端制造、澳门研发注册、澳门制造检验检测、地方及行业特色全链条标准体系构建等。

  (四)谋划“香山科转汇”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依托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导入深圳虚拟大学园、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围绕中山市产业需求开展技术需求挖掘、科技成果发布推介、路演展示、成果对接、应用示范、成果交易等,打通技术需求端、成果供给端、成果转化服务端全链条服务体系,从需求端,精准挖掘企业技术需求并匹配科技成果,从成果端,围绕产业需求筛选可落地的成果并精准推广对接,推动深圳科创赋能中山产业发展。

  五、关于“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完善金融支持体系”的建议

  吸收采纳。

  (一)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市国资委(投控集团)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领域试点探索构建“科技+基金+产业”的模式,与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的区级投资平台形成“市镇联动”机制,共同组建10亿元规模的中山市生物医药天使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该基金以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上下游产业布局为核心,推动投早、投小、投重大创新;与深圳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下属投资平台深圳国创致远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与火炬区国资、国创基金依托国创中心国家级平台深厚的产业资源积淀,聚焦高端医疗器械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开展投资,将加速相关的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山转化和孵化,带动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

  (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政策。市市场监管局修订《中山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办法(2024 年修订)》,降低财政资金风险分担比例,将政府风险补偿比例降低至最高34%,进一步减轻财政资金风险负担;增加对个体工商户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扶持等内容,目前除企业外,拥有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也可以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受众范围,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同时,继续支持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9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引导银行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金融资本聚焦知识产权领域,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困难

  (三)健全科技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自2015年来,与省科技厅、火炬区管委会联合设立规模3亿元的科技贷款风险准备金资金池,为企业知识产权、股权、不动产、信用等担保融资,撬动银行累计向840多家企业发放贷款近3400笔,累计发放贷款金额超120亿元。2024年《广东省科技信贷风险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积极配合省科技厅开展“粤科专项贷”产品、合作银行征集工作,积极参与风险补偿省市联动。

  (四)探索“以赛促转”模式。一是市投促局通过创新举办2025中山招商推介大会、广东国际侨界创新创业大赛,整合港澳侨外资源,首次采取“1+2”模式在中山主会场和北京、杭州分会场三地联动同步进行,共有来自英国、俄罗斯、德国等超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客商应邀参会,正式宣布这一省级侨界重点赛事赛址落户中山,助力实现“以赛引资”“以赛引才”。本次活动促成签约重点项目198个,意向投资总额超千亿元。二是搭建中小微企业投融资平台。办好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山分赛区,积极组织大赛培训、政策宣讲活动,发挥创业投资机构在创新创业赛事评审中的作用,发动科技银行为参赛企业提供融资对接等科技金融服务。康天晟合、丹诺医药、福昆航空、博测达等优质企业通过参加赛事,不仅获得系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业务培训,还得到广泛对接创投资本的机会。除了赛事奖项和获奖补助之外,更获得了中山创投、香商投资、翠亨创投、西湾创投等投资机构的股权投资。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9月23日

  (联系人及电话:章灏然,88922606)


  PDF下载:中山科函2025-185号中山市科技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315号提案答复的函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