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科函〔2025〕181号
九三学社中山市委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打造“湾区光谷”科技创新中心,助推珠江口东西两岸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议》(提案第134084号)收悉。经认真研究,综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提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为打造“湾区光谷”科技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全市光电光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和参考,提案建议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予以吸收采纳。
一、关于依托高能级产业空间,积极打造省级“湾区光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议
我市积极推进火炬开发区光电光学产业集群建设和园区连片发展、升级改造。2024年,火炬光电及电子元器件园区获评广东省特色产业园、省级光电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湾区光谷”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2024年整备产业用地约1100亩,通过工业用地、工业厂房、“工改”载体、高端孵化平台等多类产业载体攻坚,已形成张企科创园、留创园、彩迅科技园、众富科创园、海纳智造园、联速两岸科创园等多个光电产业园区,新增优质产业空间70万平方米,为光电企业提供研发办公、产业孵化、生产制造、生活配套、人才宿舍等全要素空间保障,落实高起点的产业空间和基础配套,以高能级定位、高水平规划、高标准聚力打造“湾区光谷”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湾区光谷”聚焦电子信息元器件、光学成像元器件、光电显示、医工结合、光通信元器件和激光装备制造等六大领域,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近1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近300家,其中国家“小巨人”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5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2家。2024年“湾区光谷”光电信息集群实现产值67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4%。
聚焦发展光电信息重点领域的总部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今年以来,“湾区光谷”多个重点项目动工建设或完成用地摘牌,其中金鼎光学投资5亿元动工建设研发生产总部,火炬工业集团引入黑晶光电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项目,投资10亿元动工建设新能源科技产业研发制造基地;德华芯片总部基地项目一期、盛达同泽精密光学装备和光学镜片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长微科技半导体封测总部项目、胜天光电半导体光电器件封装技术研发及生产总部项目均成功摘牌,今年3月成功上市的弘景光电近日也宣布将投资15.33亿元在火炬区建设研发制造总部基地项目。
二、关于提升科技创新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建议
市科技局立足光电光学产业需求,牵头制定了《中山市关于加快中试平台体系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积培育建设一批满足应用场景需要的产业链中试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支持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建设中山市精密仪器与智能装备中试平台,组建了18个科研实验室,与11家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在真空镀膜装备核心器件、先进光学制造及光电材料等关键领域与企业开展产品研发及中试验证服务,累计横向科研项目合同额5300多万元,到款近3400万元,充分发挥了科产融合“桥梁”作用,助力“湾区光谷”建设。
市科技局还积极推动光电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行业关键技术,2024年以来已通过市重大科技支持“低空飞行器相机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关键技术研发”等2项光电项目,认定佛欣科技“新一代AI PC存储模组CAMM2多场景适配技术创新科研团队”为市级创新团队,给予联合光电、弘景光电等18家光电企业研发费补助。
火炬开发区加快科创要素聚集,建设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山市光电创新研究院)、广东西湾光学研究院、留创园(二期),扩建火炬职院,支持区内光电企业与中科院上海光机所、香港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光电研究中心等“大院大所”开展光电领域产学研合作。
三、关于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光电产业纳入省级产业、科技重点发展战略的建议
我市积极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将中山光电信息产业纳入省级“十五五”产业、科技规划,在近期印发的省委省政府支持中山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中明确支持我市“湾区光谷”建设,推动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加快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持续加强产业扶持政策力度,出台《中山市推动光电光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山市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和《关于进一步推动光电光学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政策措施》,对光电光学领域国家级、省级重大创新平台按上级支持经费给予1:1配套补助,最高1000万元;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对总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光电光学产业技术改造项目,按新购置设备和系统总额给予不超过20%的奖励,单个项目最高奖励2000万元。
市人社局制定《关于印发中山火炬开发区实施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一园多区”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国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孵化育成体系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留创园“一园多区”管理体制机制,推动光电信息等4个专业园区挂牌成立。2025年留创园(二期)建成启用,主园区面积超16万平方米,“一园多区”孵化载体总面积达24万平方米。火炬区也印发了《培育促进光电信息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谋划建设湾区光谷火炬光电成像与新型显示产业园,打造“连片发展、以园招商”的“湾区光谷”智慧化产业载体。
火炬开发区积极导入国内外光电信息科研成果、产业项目、专家人才等资源。举办大珩光电产业论坛、2025年中山市工业设计大赛火炬高新区“湾区光谷”光电设计专项赛,通过主题演讲、高端对话、学术研讨、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供需对接、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光电领域人才、项目及企业交流融合的平台。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900多名,毕业硕博研究生超300名,引进姜会林院士工作室、姚建铨院士工作室,推动建设“‘湾区光谷’院士联合科创中心”。
四、关于强化跨区域协同,密切与国内外企业交流合作的建议
市科技局积极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局签订《深中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2024年组织长理工中山研究院、联合光电、金鼎光学、汉邦激光、依瓦塔光学、思锐光学等多家光电企业首次亮相深圳高交会,借助“中国科技第一展”,全方位展示我市光电信息产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做好“高科技”和“促交易”两篇文章,进一步密切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海外的科技交流合作。市人社局积极加快深中两地留创园对接合作,合作共建“深中留创园现代服务业专业园”,成为“一园多区”的第5个专业园区。“深中留创园现代服务业专业园”作为中山与深圳首次联手共建的留学人员创业兄弟园,于2024年12月正式落成。该专业园区采用“深度培育+产业加速”双核驱动发展模式,已吸引美斯学谷、腾博科技等深圳创业项目落地孵化,将逐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聚焦光电产业孵化的专业化留创园,大力招引海内外优质光电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
火炬开发区正积极探索深中产业协同,吸引深圳光电企业在火炬区设立生产基地或区域总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跨城流动,打造协同发展新模式。2024年火炬区成功招引光电信息项目22个,投资额超70亿元。洲明科技、彩讯工业、新视光电、东方龙大、黑晶光电、盛达同泽、胜天光电等一批具有“深圳基因”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纷至沓来。同时,中山光电企业也积极“走出来”,开展跨区域产业联动,弘景光电与全球顶尖全景影像品牌影石创新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全景相机镜头的核心供应商,并积极向车载激光雷达镜头、AR/VR光学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中山与武汉光谷也建立了产业联动关系,联合光电参与投资武汉天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通宇通讯在武汉设立子公司,实现技术资源共享。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贵委对“湾区光谷”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9月18日
PDF下载:中山科函2025-181号中山市科技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084号提案答复的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