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上午,市科技局老干党支部赴三乡镇大布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开展现场学习,老干党支部党员深入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党的苦难而辉煌历史,传承弘扬伟大革命精神,永葆为民初心,勇担职责使命。
大布村位于三乡镇北部,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山县委和五区区委的活动基地,也是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后勤基地,发展了一大批中共党员,发动了一批爱党拥军的家属和群众,抗日游击队的伤兵医疗站、交通站、情报站、粮站等都设置在大布村村民的家中。大布村成为五桂山抗日根据地的后勤基地,中山抗日战争的坚强堡垒。
首先参观的大布学校是中共中山第五区区委活动旧址,校门旁的红砖墙上,篆刻着原珠江纵队第一支队队长欧初的题字“责任在我心中”,抗日战争时期,一大批进步青年以大布学校为阵地传授文化知识,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理想的爱国青少年,让大布学校成为革命青年的摇篮。
接着支部人员来到了离大布学校不远处的 “共和米机”旧址。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曾在米机设立放哨点,派人在米机门口作为掩护,监视来往敌军,守住进村路口,保护村内的共产党员和游击队队员。目前“共和米机”正在规划建设成为大布村“红色文化村史”展馆。
随后,老干党支部一行来到郑少康故居。郑少康19岁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中共佛山地委书记和佛山专署专员,活跃于中山、澳门等地,多次掩护党员干部往返澳门。而郑少康的母亲林宽是著名的“革命母亲”,她毫不动摇地支持儿子、儿媳投身革命。有了大布群众的支持和协助,抗日游击队如鱼得水,拥有了坚实可靠的群众力量作为后盾,游击队的伤兵医疗站、交通站、情报站、粮站广泛分布在大布村村民家中。
最后来到了孙一之故居。20世纪30年代初,旅居香港的大布青年孙一之目睹日本侵略恶行,毅然返回家乡,担任大布学校校长,致力于教育救国事业,成为大布村第一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利用自己在教育界的影响,积极动员和组织大布乃至三乡一带的师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活动,并积极安排共产党员在大布学校担任教师,以此作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
通过重温抗战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胜利建立的丰功伟绩所作出的重大牺牲,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有了更为生动、更为直接的认识与理解,接受了一场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大家深深感受到革命成功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安宁来之不易,表示今后要更加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继续发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勇于担当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