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长者专区
长者助手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爱版 > 通知公告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010号提案答复的函

信息来源: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5-10-30
分享到:

中山科函〔2025〕197号

市政协港澳组,欧阳洁、黎卫委员:

  《关于打好“港澳研发+中山制造”组合牌,以科技创新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建议》(提案第134010号)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综合市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市府办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同意市政协委员提出的建议

  提案为加快推进为打好“港澳研发+中山制造”组合牌,推进中山与香港、澳门生物医药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速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案建议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予以吸收采纳。

  二、关于“深化产业规划和机制改革,优化顶层设计”的建议

  (一)高位统筹生物医药科技创新

  一是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现代产业集群新群“十大舰队”的4个领航产业之一。成立由市长担任组长、四位分管市领导任副组长的市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广东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及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发布《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将对接港澳创新资源、深化产业协同纳入整体发展框架,着力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形成“空间保障+临床转化+政策支持+金融赋能”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二是着力构建全方位政策支持矩阵。出台“一政策两规划”,发布《中山市支持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8条具体措施,覆盖研发创新、临床试验、审评服务、规模生产、推广应用、国际合作等6个方面,编制《中山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0年)》明确“4+4”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作为我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覆盖生物医药产业全环节,充分释放政策红利,提振产业发展信心。编制《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空间规划》总体方案,优化“一基地六园区”空间布局。

  (二)推动产业园区提质升级

  优化园区功能布局,合力打造高水平“湾区药谷”。一推进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扩区提质。统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平台,将华南现代中医药城、中山生命科学园、岐江新城健康服务业集聚区、民三原药港、深中合作创新区生物医药园区纳入国家健康基地范围,持续擦亮国家级金字招牌,打造“一基地六园区”新发展格局,六个园区各有侧重、协同发展。二是强化配套服务支撑。建成投用中山市药械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动工建设“湾区药谷”医药科技加速器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流程服务保障;在交通居住、生活环境等方面持续优化园区环境与配套设施,满足生物医药产业特定复合型需求。三是加强空间规划统筹。通过新增12万平方米产业载体,整备近千亩生物医药产业空间,有力增强园区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各产业园区吸引力和影响力,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

  (三)推动港澳生物医药科创合作

  一是高位谋划建设港中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我市通过探索“香港科创+中山制造”“香港青年+中山创业”“香港人才+中山生活”的合作路径,打造集研发、生产、流通等功能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24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产值突破400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80.7亿元。二是积极探索港澳合作新路径。落实中山市委主要领导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会晤共识,成立中澳合作创新科技合作专班,推进中澳合作专责小组工作,紧密对接澳门协商合作项目,同时,中山市港理大技术创新研究院已在中山生命科学园正式揭牌运营,合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对接香港科创资源。加强与香港政务司、创新科技及工业局、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等科技创新管理部门沟通交流,精准对接挖掘合作机会,推动香港科创与中山制造科技成果对接,以科技创新赋能生物医药产业升级。

  三、关于“深化与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提高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深化港澳产学研协同创新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持续深化与港澳高校、科研机构常态化合作。一是聚焦“港澳研发+中山转化”合作模式,重点推动香港理工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在中山布局产学研基地,将聚焦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研发,为我市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深化医研协同合作,推动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共建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落地中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深化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工作;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与香港大学医学院合作实施“海外名师项目”,积极推荐申报粤港科技创新联合资助项目,拓宽资金渠道。三是强化多层次交流对接,累计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开展15次合作交流活动,加强与香港政务司等部门常态化对接沟通,推动香港科创资源与中山制造领域成果深度精准对接,切实把港澳创新优势转化为中山产业发展动能。

  (二)加速生物医药研发成果转化

  多措并举提升成果转化效能,推动港澳生物医药研发成果在中山快速落地。一是制定《中山市关于加快中试平台体系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中试架构,优化转化生态,畅通生物医药产业化通道。二是推进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作为生物医药全流程研发机构,截至2025年6月累计签订成果转化合同4项,合同总额3.66亿元,附加3% 销售提成;1个新药海外转让,合同总金额按里程碑付款预计可达5亿美金。三是加速创新资源融通转化。深化“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推动创新器械先行使用,实现临床批件增至16个、指定医疗机构增至2家;探索“港澳持证+中山生产”模式,简化跨境委托生产审批流程,助力香港联邦制药在中山委托生产的“维生素C泡腾片”成为首个“港药粤产”品种。四是支撑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在省药监局等部门支持下,2025年3月省药械注册指导服务中山工作站揭牌运行,是全省第二个综合型药械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已为15家企业提供注册咨询服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生物医药注册服务专班,推出9类100项全流程服务,实施“一企一策”,中山港药品进口口岸实行“即报即审”“365天服务”。

  (三)构建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

  构建企业梯度发展格局,持续夯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根基。一是认定康方生物为领军企业,支持建设康方湾区科技园,其研发的依达方成为全球首个“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卡度尼利、依沃西纳入2024年国家医保目录,领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营收增长30%以上。二是推动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培育入库国家级“小巨人”企业1家(中山奕安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三是出台《中山市推动中小微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2024年为未名海济等4家生物医药企业提供贷款贴息79.34万元,为合威制药等17家企业发放省级“上规模”奖补170万元,为碧茜生物等企业发放“专精特新”“新升规”奖补共计60万元。四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争取4084.8万研发后补助资金到位。

  (四)推动临床资源赋能产业发展

  促进临床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一是推动现有企业加大临床研发投入。康方生物1类新药爱达罗(依若奇单抗)于2025年4月获批上市,全市今年已有7个新药获得临床批件或进入下一阶段临床,近40个新药正在开展临床试验,在建项目总投资超140亿元。二是加强临床设施建设与资源整合。2025年5月,香港理工大学(中山)技术创新研究院大湾区转化中心在中山陈星海中西医结合医院揭牌,首期入驻前列腺癌谱宜评分测试项目,提供精准筛查诊疗方案;中山市人民医院1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已通过省级专家评估并向国家药监部门申请备案。三深化医企合作,建立中山优质医药产品推荐目录,13家企业的28种产品入选,其中7个品种列入高端医疗装备目录,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优先选用本土产品,进一步打通临床与产业协同通道。

  四、关于“深化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营造良好环境”的建议

  (一)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

  完善机制与整合资源并驾齐驱,共同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服务。一是通过修订完善私募投资企业综合研判机制并配套工作指南,积极主动为投向生物医药领域私募基金提供登记备案指导以投资便利度,2023年以来,全市新设生物医药领域基金16家、新增注册资本超25亿元,为产业注入重要资本动力。二是联合市府办、市监局建立对接机制,全力推动中山市生物医药天使基金合伙企业设立,促使企业完成市场主体登记和展业投资,截至目前企业已募集资金1亿元,向一家生物医药企业投资3000万元,被投企业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有力支撑前沿科研与成果转化。

  (二)搭建多元资本对接渠道

  深入挖掘优质企业资源,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企业赴港上市。一是开展上市培育服务。针对香港交易所文件第18A章上市规则,按“一企一策”提供服务,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及上市过程中的问题,全力推动符合条件企业赴香港上市。二是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与港澳子基金管理人合作,引导研发阶段、未盈利的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融资。依托证券等行业协会组织走进博济医药等上市公司,通过面对面交流增强投资者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认知。三是拓宽融资途径。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挖掘优质种子期、初创企业并向大湾区创投机构推荐,链接大湾区优质资源。

  (三)引导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探索与港澳资本建立新合作模式,谋划建立联合基金,借助其金融资源与专业优势赋能产业。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倡导“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将存续期限延长5年以上,2023年以来全市新设私募基金均投向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行业。有力支持国资与社会资本共建生物医药基金。截至2025年6月,全市共135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中约30只投向本地生物医药与健康医疗行业、投资金额约13亿元,市内一家本地基金管理人已设8只基金、在该产业集中投资超2亿元,已有1家企业通过香港间接上市。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各位委员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5年10月29日 

  (联系人及电话:章灏然,88922606)


  PDF下载:中山科函2025-197号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134010号提案答复的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