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见》(粤发〔2006〕23号),建设经济强市和创新型中山,加快我市专业镇发展,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专业镇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专业镇的快速发展对于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发展壮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加快地区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各镇区必须高度重视专业镇建设工作,推动全市专业镇的发展。
推进专业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展相结合、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着力抓好专业镇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着力抓好专业镇品牌、标准、人才、知识产权和信息化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具有中山特色的专业镇经济发展新路子。
我市专业镇的发展,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实现以下目标: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专业镇发展质量与产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形成对区域经济有强大辐射带动效应的专业镇发展格局。2010年,组建省级专业镇达到15个,占我市建制镇的83%,实现GDP1300亿元以上;创建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集群品牌5个,培育中国驰名商标5个和中国名牌产品15个;突破行业公共技术和关键技术15项,制定行业标准5项,形成自主创新品牌150个;实现专业镇工业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18%以上。
二、加强专业镇自主创新,增强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专业镇科技自主创新建设。市政府设立专业镇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专业镇创新平台建设和引导培育新的科技创新专业镇。有关专项资金的额度及具体扶持办法另行制定。
(二)积极打造专业镇创新平台。坚持分类指导原则,切实根据专业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和技术需求,灵活地采取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地组建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强化专业镇创新平台功能建设,打造“五个功能平台”,即信息资源平台、技术需求平台、中介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引进平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产生聚合效应,解决科研、生产“两层皮”问题,推动特色产业做强做“精”。大力构建专业镇信息协作网,实现创新平台资源共享,继续把坚持1个创新平台选准1个关键技术领域作为服务重点,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优化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推动专业镇创新平台的交叉服务,组建更高层次的创新平台,实现服务最大化。
(三)积极打造专业镇人才平台。利用专业镇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已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制定相关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在专业镇科技创新平台、科技服务机构或企业工程中心等单位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切实为行业或企业解决管理、技术上的难题,在条件成熟的专业镇可考虑引进博士后工作站。
(四)积极加强专业镇现代科技服务机构建设。现代科技服务机构是专业镇创新平台的重要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要在各专业镇积极培育和引进各类科技服务机构,面向企业开展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检测认证、项目申报、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信息交流、电子商务、人才引进与培训等多元化服务。经省科技部门审核符合条件的科技服务机构,可认定为非营利科研机构,并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各级有关部门要通过项目、技术、资金等予以大力扶持。
(五)积极推动专业镇骨干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和支持专业镇骨干企业建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支持企业研发机构积极拓宽服务功能,向社会开放,辐射和带动相关企业。
(六)加快专业镇信息化进程。引导企业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条形码识别系统(POS),利用信息手段和网络技术,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开展企业管理、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业务。
(七)鼓励专业镇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专业镇与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检测机构等合作,共同建设专业镇创新平台,开展产业技术项目合作和行业质量技术标准的制定等工作。
三、完善特色产业配套,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一)促进专业镇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有条件的专业镇,大力发展产业总部经济,引导流通业和中介机构在专业镇集聚,培植和发展为制造业服务的创意产业、品牌经营、工业设计、产业文化等,促进特色产业从产业链中低端逐渐向高端过渡转型。
(二)支持专业镇企业协作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实现合理的产业配套,扩张企业规模,提升专业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
(三)积极加强专业镇行业协会的建设。引导和支持专业镇培育发展行业协会,发挥企业与政府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行业行为和强化行业自律,建立行业竞争道德规范,在专业镇的产业集群内部实现有序竞争。支持行业协会积极开展培训、会展、招商引资、营销联盟组建、反倾销预警应对和行业质量标准制定等工作,发挥团队优势,增强竞争力,开拓国内国外市场,打造区域和行业品牌。
(四)鼓励专业镇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专业镇清洁生产行动计划,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广应用节能、降耗、环保技术,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进行综合治理。支持专业镇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四、强化专业镇能力建设,全面提升专业镇发展层次
(一)设置专职工作人员。科技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较强,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培训实践,为降低科技管理工作的成本,便于镇区科技工作的开展,确保科技业务及时有效推进,各专业镇应配备有专职的科技工作人员。
(二)实施专业镇名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发展自主品牌,争创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着力提升企业、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打造区域品牌,推进集体品牌或集体商标等地区品牌的发展。鼓励团体、协会或其他集体组织向工商部门申请注册集体商标。鼓励向市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地域提出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和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本辖区内检验检疫部门提出出口企业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以企业品牌促区域品牌建设,以产业集群中骨干企业知名品牌为依托,促使其成为产业集群中既体现区域性又兼容企业个性的品牌。对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市政府给予奖励。
(三)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实施专利,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积极鼓励专业镇的龙头企业建立产品专利数据库,在专业镇的创新平台中建立产业专利数据库,为中小企业服务。开展专业镇知识产权保护专项工作,培育和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产业。完善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的知识产权服务功能,开展商贸会展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活动。
(四)实施行业技术标准战略。在专业镇中建设一批检测机构,加强特色产品质量检测,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镇技术标准工作,支持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开展标准认证工作,凡取得国家行业标准秘书单位资格的单位,市科技部门予以重点支持。
(五)加强专业镇特色产业文化建设。着力培植企业诚信文化、协作文化、创新文化。引导专业镇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提高企业凝聚力,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引导企业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落实产品质量检测制度、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劳动管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
五、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推动企业“走出去”
(一)鼓励专业镇协同发展。鼓励地理位置邻近、产业类型相近的专业镇联合制定产业总体发展规划,实现产业对接和错位发展,形成上下游配套、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空间布局。
(二)推动专业镇企业“走出去”。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进行生产,突破国外技术壁垒,拓展发展空间,占领国际市场。鼓励企业参加在国内外组织的产品展示会,把专业镇产品和区域品牌推广至国外。
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培育新的专业镇
(一)积极加强专业镇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充分发挥市部门、镇区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专业镇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建立全市专业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科技、发改、经贸、工商、质监、检验检疫、农业、信息产业、知识产权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共同推进我市专业镇发展。要引导专业镇突破行政和空间限制,构筑组团发展格局,促进镇与镇之间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协调,实现在更高层次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要加强专业镇发展的考核、评估和统计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
(二)拓宽专业镇发展资金渠道。建立政府、社会、企业、金融、风险投资机构等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机制。支持专业镇龙头企业或民营资本组建行业性会员制担保公司,为行业协会提供融资担保,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积极培育新的专业镇。“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再重点培育5个省级科技创新专业镇。要进一步完善我市专业镇发展规划,根据镇区的实际,体现特色和优势,分类推进,形成专业镇的合理布局,促进专业镇类型的多元化。对尚未组建科技创新专业镇的镇区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其找准发展的定位和方向,培植优势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形成族群经济规模,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科技创新专业镇。
(四)加强舆论宣传和示范带动工作。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国际互联网等媒介,向国内外广泛报道专业镇的重大产业活动,大力推介企业、产品和区域品牌,树立专业镇的良好形象。采取多种形式,总结、交流和推广各镇在加快专业镇发展所创造的各种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积极参与专业镇建设的良好氛围。
中山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十二月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