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淑仪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的建议》(提案第133211号)收悉,经综合市教育和体育局意见,现答复如下:
我局与市教育和体育局一致全部吸收采纳您提出的建议,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水平。您提出的提案针对优化我市现有支持企业的政策体系、加大对我市企业的帮扶力度、优先鼓励与本地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增加对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端人才的帮扶力度以及拓展中山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对策,我局与市教育和体育局收益良多,全部吸收采纳您提出的建议。现针对提案吸收采纳情况作以下详细说明:
一、关于进一步优化与改良现有中山市对企业的支持项目,加大对我市企业的帮扶力度,以及优先鼓励与本地院校展开产学研合作的企业的建议
全部吸收采纳。
今年2月份,市人民政府印发《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的出台,从“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着力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两方面,进一步优化和改良了现有中山对企业的支持项目,加大对我市企业的帮扶力度。
(一)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上年度研发投入超过300万元的企业,按研发费税前加计扣除额最高3%比例给予研发费后补助,每家企业最高补助300万元;对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且同比增速超过15%的企业,最高补助500万元;对年度研发投入5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人才安居保障和子女入学服务。二是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标杆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体系,对在我市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其中,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且年度研发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另给予最高5万元补助;对迁入我市通过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按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标准予以扶持。对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在用电、用地、用水、环保审批等方面予以优先协调解决。三是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支持镇街开展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专项工作,推动企业建设有研发投入、有研发人员、有研发设备、有研发机构的“四有”科技企业。鼓励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给予最高10万元认定补助。择优推荐申报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给予最高1000万元配套补助。通过以上举措,加大对我市企业的帮扶力度。
(二)着力推动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第一,提高资助额度。围绕新时代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技术创新需求,支持重点产业开展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单个项目最高资助提至1000万元。第二,优化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以“揭榜挂帅”方式面向广深港澳等地发榜公布研发需求,共同攻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第三,强化市镇联动机制。支持重点镇街自主推荐优质项目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任务,给予最高500万元配套资助。二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第一,支持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和示范应用场景,绩效评估优秀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对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到我市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企业研发费最高补助500万元。第二,鼓励我市高校、科研机构支持科研人员开展横向课题合作,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支持开展赋予高校和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第三,活跃技术市场交易,对在我市登记的技术合同给予最高30万元补助。
同时,我市现有全日制高校5所,其中2所是本科院校,3所是高等职业院校,这些院校坚持科研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产业需求的原则,积极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与本地企业实现精准对接,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水平与能力。比如,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与中智药业持续开展共建检测中心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依托自身建设的大学科技园,引进多家本土企业共建实验室、工作室、帮助企业实施技术改进和技术攻关。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一镇一品一专业”思路建设了南区电梯学院、沙溪服装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等。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发挥地处高新技术开发区优势,坚持“院园融合”发展路径,牵头成立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分别与华帝公司、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成立包装智能制造、风电能源2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广东迪艾生光电、中荣集团等5家龙头企业成立5个企业实践中心。以上举措较好地为本地企业科技创新和人才需求提供了坚强保障。
二、关于增加从事与中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端人才相关帮扶力度的建议
全部吸收采纳。
我市重点从落实“试行产业人才‘双特聘’制度”和“在引进培育创新科研团队计划中专门开设‘产业化类’团队项目专题”两方面,继续加大对从事中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端人才的帮扶力度。
2023年,市委组织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集聚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高质量发展高素质人才的若干措施》,试行产业人才“双特聘”制度。今年将探索实施特聘人才与特聘岗位相结合的“双特聘”制度,并持续优化企业经营管理、科技创新领域特聘人才评定体系,授权领军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置若干特聘岗位,由企业根据发展和人才需求制定岗位入聘标准,自主评定岗位人才,特聘岗位人才在聘期内享受高层次人才服务待遇,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同时,市科技局在引进培育创新科研团队计划中,专门开设了“产业化类”团队项目专题,支持我市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2021年以来,共引进培育市级创新科研团队23个,其中产业化类团队16个,占比69.56%,对产业化类团队项目的扶持经费超8000万元。另外,支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我市重点产业细分领域牵头开展科研学术研讨活动,已资助13个项目共计770万元。
以上各类计划和项目的开展,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高端人才的高度重视,持续加大对从事中山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高端人才的帮扶力度,不断增强本地校企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整体实力。
三、关于拓展中山市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高校开展产学研联合的相关项目的建议
全部吸收采纳。
在拓展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高校的合作上,我市近年来付诸了很多的努力。一是迈出与香港合作关键一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中山与香港两地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探讨开展科创和人才合作,2023年8月8日,中山市委主要领导带队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双方就拓展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创新发展等议题开展广泛交流。8月9日,中山市人民政府与香港中文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迈入2024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与香港理工大学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通过建立战略研究平台,在推动成果转化、促进人才引进,与企业在产、学、研等方面加强合作。
部门层面,市科技局积极响应,加强与港澳合作。2023年8月邀请香港科技大学有关团队到访中山,开展项目接洽交流活动。翠亨集团、西湾投控、火炬华盈投资等12家投资机构、产业园区及相关企业、协会有关同志参加了项目推介会。中山市投资机构及企业代表对港科大项目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完美(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负责人当场向项目团队发出邀请,双方沟通融洽。2024年4月20日,市科技局邀请香港大学协理副校长一行到访我市,双方探讨合作共建香港大学-中山科技综合性合作平台,拟通过建立医工理融合的香港大学中山研究院,打造联合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研究合作。4月28日,分管市领导召集市科技局、财政局、司法局、投促局、翠亨新区等部门和镇街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香港理工大学合作事宜。市科技局今年以来已两次邀请香港理工大学教授团队到访中山,双方就合作协议内容开展深度协商。
二是努力拓展中山市企业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渠道。我市依托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山)成功对接了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省内知名高校,分别与联合光电、明阳智慧能源、中智药业、江波龙电子、通宇通讯等57家中山高技术企业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该基地探索构建“政府+高校+企业”和“高校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制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整合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产定教、以教促产、产教融合”为特色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新路径,有效破解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人需求脱节“两张皮”的问题。截至2024年4月,该基地共接收硕士研究生超过550人,已毕业硕士研究生320人,毕业留在中山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工作的超过90%。此外,我市近年先后引进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新型研究机构,这些机构兼具科研与研究生培养的多重功能,为中山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注入了新动力。未来,市教育和体育局将进一步采取更有力举措激发上述基地和机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好为我市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贡献。
三是加大针对我市企业联同粤港澳各地高校开展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今年发布的《中山市科技创新强市十五条》明确深化港澳科技创新合作,支持我市科技企业联合港澳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共建联合实验室,对获国家和省立项的给予最高1 : 1配套资助。对接香港100亿港元“产学研1+计划”,对落户我市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配套资助。吸引港澳台青年到中山创新创业,对经省批准建设的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给予最高100万元补助。并且通过“揭榜制”“悬赏攻坚”等方式,支持中山企业与广深港澳等地高校院所开展研发攻关合作,共同攻关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0万元。支持中山企业在深圳设立孵化器、科创中心,构建“反向飞地”合作模式,利用深圳创新资源开展项目孵化,给予异地孵化器最高200万元建设补助。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心支持。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