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通知公告
关于公开遴选2022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暨第七届中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承办单位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5-05  信息来源:本网  文号:中山科发〔2022〕82号
分享:

各有关单位:

  为办好2022年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暨第七届中山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公开遴选大赛承办单位,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合作模式

  具备承办大赛能力的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机构,向市科技局提交承办申请。通过遴选后,按照《中山市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中山科发〔2020〕344号)、大赛工作方案等相关规定开展工作。

  二、大赛经费

  经费上限不超过人民币玖拾万元(90万元),用于大赛宣传发动、辅导培训、企业走访等赛事举办费用支出,于赛事结束后,由承办单位按照《中山市科技金融专项资金使用办法》(中山科发〔2020〕344号)要求进行申报。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对象

  1、具备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可协调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创业导师、宣传媒体等大赛资源;

  2、主要负责人及团队具备类似项目的工作经验,可根据大赛要求(附件1),组织大赛赛事、前期培训及后期跟踪对接,保证服务质量。

  3、非中山注册的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机构,需承诺在中山注册分支机构;通过遴选后,于1个月内完成工商登记手续。

  (二)真实性承诺书

  申报项目、申报材料应真实可靠,申报单位须对所有申报资料的真实性负责,并提供申报材料真实性承诺书。

  四、提供材料

  1、申请报告(包括单位简介,相关工作经验介绍,本届大赛宣传发动、培训辅导、金融对接等工作方案,专业团队信息及保障措施)。

  2、营业执照、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

  3、申请报告所涉证明材料及其他相关佐证材料。

  五、申报时间和申报方式

  1、截止时间:2022年5月11日下午5时。

  2、申报材料:一式五份,双面打印、标页码、装订成册并加盖公章(封面、报告落款及骑缝章)。

  3、报送地址:中山市东区松苑路1号市府大楼749室(联系电话:88329267)。


  附件:

  1.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承办单位申报要求

  2.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举办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赛区)暨第十届“珠江天使杯”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粤科函区字〔2022〕510号)http://gdstc.gd.gov.cn/zwgk_n/tzgg/content/post_3920475.html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2022年5月5日



附件1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中山赛区)承办单位申报要求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是国内规格最高的全国性创新创业赛事,由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央网信办、全国工商联共同指导,通过“以赛代评”方式创新科技项目评选机制,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对接。中山赛区通过大赛补助、项目支持、金融对接、专业辅导、媒体宣传等多种方式培育参赛企业茁壮成长。

  一、赛程设置

  赛事流程包括报名、初赛、复赛、行业决赛(市决赛、省决赛、全国总决赛)等环节,其中复赛和行业决赛一般采用现场路演方式进行。参赛对象为在我市注册的企业,分为初创企业组和成长企业组进行比赛。工商注册日期在2021年1月1日(含)之后的企业可参加初创企业组比赛,其他企业参加成长企业组比赛。

  二、承办单位主要工作

  (一)发动企业参赛

  承办单位需在报名阶段做好开赛宣传、发动与初赛培训工作。本届大赛线上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30日,近两年中山赛区参赛企业均超300家。

  (二)初赛

  初赛期间,承办单位应充分了解参赛企业,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金融对接。

  (三)复赛

  复赛一般采用现场路演形式,承办单位应按照复赛规模及组织要求,确定办赛地点,做好赛前培训、赛场布置、赛事录制、亮分确认等工作。

  (四)决赛

  市决赛在中山市内举行,承办单位应按照市决赛规模及组织要求,做好赛前培训与赛事组织工作。

  全国总决赛、省决赛按行业领域,分别在不同地市举办。承办单位应根据我市企业入围情况,合理安排赛前培训,可派员前往相应办赛地点提供服务支援。

  (五)大赛服务与对接

  大赛期间,承办单位需做好咨询服务,安排专人进行线上答疑,组织辅导培训、科技金融对接会、媒体采访、宣传拍摄等活动,做好大赛资料归集与整理工作。赛后,承办单位应持续提供大赛补助申报、科技信贷申请、股权投资对接等科技金融服务。

  三、注意事项

  在当前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承办单位应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具备创新工作模式的能力,可适时调整大赛活动组织形式,灵活开展大赛相关工作。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