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2000007332673B/2021-00008 分类:
发布机构: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成文日期: 2021-01-05
名称: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中山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24149号的答复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1-05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中山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24149号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1-01-05  浏览次数:-

  提案第124149号

  案  由:关于科技创新推动中山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 出 人:市政协全体澳门委员(共1名)

  是否重点:

  联 系 人:市政协全体澳门委员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承办单位:科技局,发改局,商务局,工业和信息化局

  内  容:

  提 案 者:港澳组委员、韩子天、郑咏梅、龙敏、杨凯山、冯小龙

  当前国际形势背景下,美国对我国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战略意图明显,通过限制高科技关键技术向我国出口,以及限制我国人工智能机器人产品进口美国,来意图扭曲全球产业链布局,抑制我国智能制造能力,防堵我国发展高科技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我国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上工资成本上升,预期未来制造业将有两个出路,转型升级和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中山市的制造业置身全球产业链中,正向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目标迈进。

  针对制造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内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完善珠三角制造业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发展,加强产业分工协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合作,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化制造业布局,加强大湾区产业对接,提高协作发展水平,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

  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聚焦领域,为中山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提升传统优势工业生产效率和产品精度,带动商业模式变革,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办  法:

  为促进中山的科技创新,推动中山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相关建议:

  (一)优化顶层设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1、科学定位。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网络化空间格局,进一步精准中山市在大湾区9+2城市组团中的功能定位,强化深中通道、深(圳)茂(名)铁路、港珠澳大桥重点工程作用,加强珠中江、澳珠中、深中城市圈的协同发展,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一体化服务的思路,加快优化中山智慧城市、智能制造产业的顶层规划,构建珠江口西岸智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承东引西“重要节点”。

  2、科学定位产业地位。全国各地尤其京津冀、长三角都在投入重要力量发展智能制造。即使在与其他大湾区8市相比,中山轻工业为主的制造业企业相对“零、散、杂”,缺乏资力雄厚、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大型智造企业等劣势,注定在控制技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等工业机器人主流技术领域将面临异常激烈的国内竞争。中山应充分发挥轻工业体系完备的优势,精准定位智能制造及机器人应用的“实验田”地位,强化传统制造业智能化集成方案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及非核心部件配套技术等方向,打造智能制造集成应用的服务型制造体系。

  3、科学构建产业布局。实行组团式发展,坚持产业统筹、分步均衡发展,形成“招商引智、技术创新、融资扶持、成果孵化、应用推广”的产业支撑体系网格化空间布局。优先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灯饰照明、光电成像、健康医药、包装印刷等产业集群智能化升级,战略新兴行业培育与传统制造行业升级同步发展,兼顾承接港澳深部分产业转移,稳步有序推进中远期产业发展空间调整。

  4、启动制订《中山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

  人工智能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的核心技术,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发挥中山的产业链完备,比邻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抢占人工智能发展与智能制造相结合的制高点,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开放创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根据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工信部科〔2017〕315号)和《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粤府〔2018〕64号)等政策措施,建议在围绕坚持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技术重心,城市智能化需求,由科技部门牵头结合中科院自动化所及港澳地区高校的人工智能专家来制订「中山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

  (二)强化服务支撑,加强资源整合力度

  1、加大重点科研院所引入力度。智力资源是智能制造领域核心资源,也是中山最为缺乏的资源。一是发挥中山著名侨乡,海外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通过财政、资金、土地、人才等优惠政策,引入类似国(境)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及团队,加快成熟技术转化速度,提升中山市智能制造行业整体水平。二是密切与重点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

  2、集约型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由于中山市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型制造企业数量众多,需要升级的需求较为碎片化,且每一个工厂的环境、生产过程不尽相同,智能化需要根据企业不同环境“量身打造”,升级过程造成重复开发及资源严重浪费。依托中山市几所高校及国内重点科研院所,建立政校企行共建集约型智能制造创新服务平台,定向针对服务流程型和离散型制造行业,开发并模块化供给行业共性智能制造技术,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单个企业技术升级风险。

  (三)坚持错位发展,打造品牌亮点

  1、优选工业机器人配套产业技术。广莞深佛已建立相对坚实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领域引领大湾区发展的第一梯队。中山作为产业技术服务配套,应该抓住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中工业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机会,要重点发展弧焊机器人、真空(洁净)机器人、全自主编程智能工业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双臂机器人、水下水面机器人、人机协作机器人等标志性工业机器人产品,聚焦大湾区智能仓储物流、高端智能制造和智慧交通等市场需求。建议加快布局涉及工业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

  2、坚持服务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重心。我国在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等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5G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使得服务机器人市场处于爆发期风口。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城市智能治理体系、公共资源智能化配置、金融、通信、康养等重点领域快速落地转化,可进一步加速推进电子商务、会展、酒店管理、汽车、工业工程等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

  提案答复:(见附件)


   附件:

  1.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对中山市政协第十二届四次会议提案第124149号的答复.pdf

  2.办理情况征求意见表.pdf